目录
高校科技
初中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探析吴毛顺;1-2
增强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钱永青;3-4
基于“产学研”与“国际化”理念的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索王陶;陈刚;王良模;5-6
以提高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电动力学课程群研究常云峰;王飞;吴科军;曹敦厚;7-9
“互联网+”时代法学本科理论课程改革探索马艳婕;10-12
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王鑫;张艳;王文琪;13-15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究雷亿辉;16-18
基于微课的《工程力学》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探究任永力;成刚;左成光;19-21
“双一流”背景下应用数学类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新探索——以《小波分析》课程为例蒋英春;郭慧君;寇俊克;22-24
微课在《组态软件及应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卢亚娟;崔瑞超;吴君晓;司静静;25-26
浅谈《边坡工程》教学改革邱祥;27-28
信息化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李颖娜;吕燕;金昌磊;刘昆;29-30
新工科背景下输电工程创新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李曰兵;白俊峰;刘卫星;陈榕;郑维权;31-32
基于工程实践指向的弹道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赵建新;李鹏;刘海平;33-35
批判性思维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吕叶凡;秦艳辉;36-37
基于CREO的美术色彩画板设计陈本茁;38-40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特色化建设路径研究王文慧;李鹏;41-43
《通风工程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田好敏;宋威宗;杨豪;张轩轩;万祥云;张乾坤;44-45
基于■管理图的学生学习效果定性分析方法研究覃斌毅;李芸;46-48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在线教学实践陈淑清;黄淋云;49-51
MOOC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霍芳霞;52-54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策略研究于晨颖;55-57
职教科技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以Z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郑亿;王辉;高璐;戴一鸣;金湛;58-59
科研项目与本科教学相结合的讨论齐杨;郭培培;黄晓辰;陈青梅;张发;60-61
混合式教学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何宇;62-63
“慕课堂”结合大学慕课进行线上教学的实施探讨——以《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为例聂敏;64-66
网络课程建设方略欧江林;67-69
职业院校“五个精准”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扶贫为例朱玉新;邱明科;陈再蓉;70-72
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钟闰禄;黄映雪;73-75
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的汽车钣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黄象珊;76-78
基于手机App构建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究张丽娜;79-80
浅谈《电工电子技术》课的有效课堂教学谭敏;王鹏;刘珍来;81-83
1+X证书制度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途径研究孙芃;84-85
“双高”背景下实验中心“四精准”管理模式探究史晶晶;徐长亮;张迪雅;86-87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卢文珺;刘晓庆;许超;房逢立;徐美如;88-89
管理科技
基于二级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肖荔;张鹏明;90-92
基于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李效龙;王敏;奚彩萍;93-95
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分析——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杨辉;牛莉;王琦;何玲蔚;李亚兵;96-98
智慧物流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迁移与人才培养路径探究张洪营;99-101
大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与考核管理探讨张清泉;张亚乔;曳永芳;102-103
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成长档案”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孙攀峰;杨红娜;104-105
高校大学生兼职对创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马燕妮;张翠;106-107
疫情背景下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蔡雨玲;唐瑜梳;杨溢;杨丽云;108-109
社会招生弹性学制与脱产学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顾晓吴;周三庆;110-111
疫情期间毕业设计的几点思考胡春霞;李改莲;金听祥;112-114
公安院校“00后”新生入学教育探究——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郑洋洋;115-117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成人科技英语培训课程的构建研究——以气象科技英语培训课程创建为例刘华;王春竹;陈金阳;118-121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智慧课堂建设的路径探析李育强;熊发政;122-124
聋人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董媛媛;刘欢;125-127
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科技支撑机制研究潘家栋;128-130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简介(2020年1月修订)
2
集成电路应用
131
上海商业
131